咨询热线

15614103871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原位杂交技术原理及分类

原位杂交技术原理及分类

更新时间:2024-12-07      点击次数:173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以下是该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基本原理
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技术分类
RNA原位杂交:又称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是指运用cRNA或寡核苷酸等探针检测细胞和组织内RNA表达的一种原位杂交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或组织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标记的已知的RNA核苷酸片段,按核酸杂交中碱基配对原则,与待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的基因片段相结合(杂交),所形成的杂交体经显色反应后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内相应的mRNA、rRNA和tRNA分子。
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利用物种之间DNA同源性的差异,用另一物种的基因组DNA以适当的浓度作封阻,在靶染色体上进行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它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或DNA显微切片上的特异序列进行杂交,通过荧光检测系统(荧光显微镜)检测信号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显微切片上的目的DNA序列,进而确定其杂交位点。FISH技术检测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无污染,已广泛应用于染色体的鉴定、基因定位和异常染色体检测等领域。
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在FISH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用几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单独或混合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能同时检测多个靶位,各靶位在荧光显微镜下和照片上的颜色不同,呈现多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