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合作共赢
Win win for you and me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服务体系
诚信经营质量保障价格合理服务完善电穿孔技术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染效率的优化效果。通过调节电压、脉冲时间等参数,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成功实现了HEK293和CHO细胞的高效转染。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电穿孔条件可显著提升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同时维持细胞存活率。研究结果为电穿孔技术在基因功能分析和重组蛋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基因转染技术是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医药开发的核心手段之一。传统化学转染法(如脂质体法)虽操作简便,但在难转染细胞系中效率较低,且易受细胞类型限制。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存在生物安全风险及成本高昂的问题。电穿孔技术通过瞬时电脉冲诱导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为基因递送提供了非化学、非病毒的替代方案。然而,其效率受脉冲参数、细胞状态及质粒纯度等多因素影响,需针对性优化。
本研究以HEK293和CHO细胞为模型,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系统探索不同电穿孔参数对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的调控规律,旨在建立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高效、低损伤电穿孔转染体系,为基因治疗、重组蛋白生产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细胞系:HEK293(人胚肾细胞)、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均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
质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pEGFP-N1质粒,纯度(A260/A280)为1.8-2.0。
主要仪器:威尼德电穿孔仪(参数范围:电压50-500 V,电容100-2500 μF)、威尼德紫外交联仪(用于后续核酸交联验证)、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
试剂:某试剂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某试剂DNA纯化试剂盒。
2.1 细胞预处理
将HEK293和CHO细胞接种于6孔板,密度为5×10^5 cells/mL,培养24小时至对数生长期。
转染前用PBS洗涤两次,加入0.25%胰酶消化并重悬于电穿孔缓冲液(pH 7.4,含10 mM磷酸盐、250 mM蔗糖)。
2.2 电穿孔参数优化
电压梯度测试:固定电容为1000 μF,脉冲时间5 ms,测试电压范围(150 V、200 V、250 V)。
脉冲时间测试:固定电压200 V,调整脉冲时间(3 ms、5 ms、8 ms)。
每组实验重复3次,质粒用量为2 μg/10^6 cells。
2.3 转染效率与细胞存活率检测
转染后细胞接种于含培养基的12孔板,37℃、5% CO₂培养48小时。
荧光显微镜观察:统计表达EGFP的细胞比例。
流式细胞术:使用488 nm激光检测EGFP阳性细胞占比。
细胞存活率:采用某试剂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
2.4 外源基因表达验证
收集转染后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qPCR定量EGFP mRNA表达量(引物序列:F:5′-GACGACGGCAACTACAAGA-3′,R:5′-CTTGTACAGCTCGTCCATGC-3′)。
蛋白质水平检测:Western blot分析EGFP蛋白表达,一抗为某试剂抗GFP单克隆抗体。
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视为差异显著。
1. 电穿孔参数对转染效率的影响
电压优化:HEK293细胞在200 V时转染效率高(62.3±3.1%),CHO细胞在250 V时达峰值(48.7±2.9%)。电压过高(>300 V)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0%。
脉冲时间:5 ms脉冲下两种细胞转染效率均优于其他组(HEK293: 65.1±2.8%;CHO: 51.4±3.2%)。
2. 细胞存活率与转染效率的平衡
HEK293在200 V/5 ms条件下存活率为82.4±4.1%,CHO在250 V/5 ms下存活率为68.9±3.7%。
流式细胞术显示,EGFP阳性细胞群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提升10倍以上。
3. 外源基因表达验证
qPCR结果表明,转染后EGFP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25-30倍(P<0.001)。
Western blot在约27 kDa处可见清晰EGFP条带,与预期分子量一致。
本研究证实,威尼德电穿孔仪可通过参数优化显著提升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效率。HEK293因细胞膜较薄,对低电压响应更佳,而CHO细胞需较高电压以克服膜屏障,此差异可能与细胞系固有特性相关。此外,脉冲时间延长可增加质粒跨膜几率,但超过8 ms可能引发不可逆膜损伤。实验建立的优化条件在维持细胞活性的同时,实现了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为后续大规模蛋白生产或基因编辑提供了可行方案。
电穿孔技术通过精准参数调控,可高效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染。本研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明确了HEK293与CHO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为基因功能研究与生物制药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电穿孔与其他递送技术(如纳米载体)的协同效应,以拓展其在难转染原代细胞中的应用潜力。
1. 汪和睦、谢廷栋、细胞电穿孔电融合电刺激原理技术及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Cilbert Chu 、Hiroshi Hayakawa and Paul Berg.Electroporationfor the effcient transfection of mammalian cells with DNA.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87,15(3) : 1311-1326
3. D.L斯佩科特、R、D.戈德曼、L.A.莱因万德.细胞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